公司新闻

新造船市场正在复苏,船用电缆细分市场需求蓄势待发


 文章来源: 上缆所传媒

2023年,有关机构预测全球新造船市场的成交量将在7000万载重吨(DWT)左右。2023年,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,将延续低增长态势,需求收缩必将对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,但从中长期来看,新造船市场已经处在复苏周期,短期调整不影响长期走势,特别是当前我国船企手持订单充足,生产任务饱满,对船用电缆需求形成了较强的支撑。




   数据显示,2022年国际航运市场高位波动,细分船型市场保持活跃,我国船企抓住市场分化的机遇,承接新船订单表现亮眼。我国船企2022年承接新船订单4552万DWT,连续两年新船订单量保持在4000万DWT以上。


2022年,全球集装箱船市场延续旺盛行情,全年新船成交380艘、2861.5万DWT。我国船企紧抓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,在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取得较大突破,截至12月底,手持各类集装箱船893艘、7824万DWT,骨干船企生产任务已经安排至2026年。未来两年是大型集装箱船的集中交付期,按计划我国船企2023年将交付44艘15000TEU及以上大型集装箱船,占2023年造船完工总量单位20%以上。


2022年,我国船舶手持订单量时隔6年再度突破1亿DWT,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(手持订单量/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)约2.7年,年均造船完工量有望保持在4500万DWT左右。


从工信部消息来看,2022年,我国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DWT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.3%、55.2%和49.0%,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.5%、49.8%和42.8%,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****。


一批**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成交付。2022年,我国船企持续强化科技**,主要成果包括:**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工建造;自主设计建造的****深水导管架平台“海基一号”平台主体工程海上安装完工;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“国信1号”命名交付;我国首艘、全球*大24000TEU(标箱)超大型集装箱船交付;我国首艘、全球*大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加注船“海洋石油301”号完工交付等。


造船业绿色智能转型成关注重点,新船成交量将进一步增加

不可忽视的是,国际海事组织(IMO)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等国际或区域绿色规则规范,也将对新造船市场回升起到中长期牵引作用。信息显示,IMO温室气体减排短期措施的新规定已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生效,2023年1月1日**实施。


IMO将为5000总吨以上的船舶建立其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(CII)和碳强度评级机制。“这是IMO**为船舶建立正式的评级机制,也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,即鼓励政府部门、港口当局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更优良等级的船舶提供奖励。”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说。


IMO新政的实施对造船业影响众多且深远:新船设计面临更高要求、船队更新再加速,对配套装备/设备也提出更高要求,同时其也迎来更大机遇——节能装备、动力系统、智能系统等都将进入新一轮产业升级。


双碳战略驱动下,老旧船舶需要加装多种装置,变相增加运营成本;中龄船舶可以通过降低主机功率和航速来维持在役时间,但也等于变相减少市场运力;而新造符合规定的船舶可以快速向替代能源动力方向转变。这将加快新造船市场的复苏步伐,推动新船成交量进一步增加。


可以看到,我国船舶工业正在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。因企施策地推动智能制造、绿色发展,是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,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,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,也是加速产品**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。我国一批骨干船舶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动化生产线、流水线,有的企业已经建设了智能化生产线、智能车间。

Copyright@ 2003-2024  扬州市红旗电缆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  

地址:中国.江苏省扬州市北菱塘工业集中区  邮编:225652  联系人:朱仕红(产品直销部)

电话:(051484232078  传真:(051484235124  手机:13505274439 

ICP:苏ICP备05030547号-5

Emailhongqigroup@126.com

苏ICP备05030547号-5
 

苏公网安备32108402000323号